News published 新聞刊登
2023.12.13
大漢課程從桌遊到校外教學體驗環境永續議題

大漢技術學院土木工程與環境資源管理系主任游麗方博士,於學期初延聘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方雅芬環教師,借用其相關著作與豐富之實務經驗,學養兼備的專長,進行六堂「環境生態學」課程的業師。

圖:大漢課程從桌遊到校外教學體驗環境永續議題。(大漢技術學院提供)

該課程強調生產、生活與生態之間的互動,特別契合方雅芬的著書,包含自然觀察與環境變化、童年生活、漁業變化、困境與前景、生活文化等學理素養及實務經驗兼具的觀察。方雅芬從花蓮這塊土地切入,引領學生認識她觀察的花蓮東海岸、花東縱谷、海岸山脈及中央山脈四個部落及兩個農場。

游麗方主任指出,方雅芬的課程舖陳非常有邏輯性,逐步地介紹環境與生態的巧妙趣味。她的著書多含桌遊,從小住家背山面海,愛拈花惹草、在山裡海邊探險,一直到她在大學加入社團「樂草會」,專門學習藥用植物的社團,開啟藥用與實用植物的視野。

梳理各地種植的農作物與部落發展,感受生產時辛勞付出及收成時甜蜜喜悅,她曾在鳥會服務,到後來進入保護自然生態的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賞鳥的經驗從住家附近到迷人的峰谷間,各有不同的景色。她以精心準備的投影片,帶領學生走進山林中,跟隨其觀察角度,感受到蟲鳴鳥叫以及雲霧繚繞,在地特色的植物寶藏與人文發展,溫和地帶領著學生體驗里山日常生活累積的文化智慧。

方維芬在六週的課程中,除了解說雲霧緩緩升騰漂浮且彌漫山谷,當中發生的種種驚險故事。也有安排桌遊的虛擬實境,跟著她傳神的親身故事,以一條魚的心境,一起前進森川里海,認識里山發展中,生物從各種人為設施及污染之下,辛苦生存的威脅與挑戰。

帶領學生至國家級重要濕地校外教學,花蓮溪出海口東西二側巡禮,當日到課率百分之百,學生知道把握大師級的引導。認識花蓮溪出海口鳥類及魚類生態,比較資源生態差異,介紹生態平衡的特質,藉以呈現里海觀點。當日不僅讓學生從望遠鏡中觀察到魚鷹捕食進食的精彩鏡頭,更有眼神溫柔的大型涉禽青足鷸在岸邊跳躍覓食,同時還出現數隻喜歡在淡水到半鹹濕地棲息地中或與其他涉禽混群的小青足鷸。雖然二種分別是大型涉禽和中型涉禽,約有三十多及二十多公分,然而從望遠鏡中,很難看出其大小差異。

在校外教學活動中,學生發現蒼鷺雖有一百多公分,翠鳥的體長約十五公分,從望遠鏡中得知其大小,紛紛感嘆難以量測。學生李翎瑄表示,親自到訪濕地,發現原來我們平常不覺得有生物的地方,草木蓬勃中卻是如此生機昂然。同學們也表示,走訪其中才能感受到維持生物多樣性的重要,保安林具有洪氾緩衝區的效用,也是陸鳥棲息地,更是鷺科鳥類夜間棲息環境。

站在濕地上透過穿越時空旅程,業師也探討原住民在森川里海發展脈絡,從居住在這塊土地以來,本著生產、生態、生活為概念,保障其既有產業,結合社區、部落、生態團體及主管機關,規劃環境教育課程,推動友善自然方式之生態旅遊,落實濕地明智利用方針,也是符合聯合國森川里海的里山倡議。

游麗方特別感謝教育部高教深耕的經費,嘉惠土木工程與環境資源管理系學子,使其從業師豐富的賞鳥護山林的功力中,獲益良多。帶領同學們探索魚鷹獵食的神秘事件,挖掘生態環境永續森川里海的寶藏,重建環境生態的價值觀。